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滚动 > > 正文

刘强东:一个人的视野和格局,基本来源于小时候

2023-06-22 11:12:18ceo企业家思想


(资料图)

作者:刘强东方兴东 来源:《我的创业史》 1穷出来的快乐

小时候真的非常快乐。 回想起小时候的生活环境,基本就三条线: 第一条线就是很穷; 第二条线就是全家人都是那种脚踏实地地去生活、去努力让生活变好的典型的农民,包括外婆、父母,都是这样的; 第三条线就是小时候真的非常快乐。 小时候家里真的穷得一塌糊涂。 我小学四年级之前,一年就能吃一两次猪肉。平日里偶尔吃一次,然后过春节的时候会吃一次。 遇到村里有红白喜事,去村民家吃顿喜酒,也能吃到肉。 我最喜欢的一道大菜就是扣肉,但那时候所有去喝喜酒的人,至少都带一个小孩,我是抢不到肉的,往往盘子还没放到桌上,肉就没了,但我非常自觉,每次我都吃剩下的油。 平时我们主要吃玉米和红薯。馒头也只有过年的时候吃点,米饭的话一年也就能吃上几次吧。 我记忆中,一年中从 11月开始就吃红薯,一直吃到第二年 5月。 真是吃怕了,所以我离开宿迁后 15年没吃过红薯。 那时候,早上是白水煮红薯;中午是红薯干,里面放一点米;晚上吃红薯煎饼,用红薯磨成浆做的煎饼,或者熬红薯粥。也偶尔用红薯炒菜,炒的是红薯的茎子,把外面的红皮剥干净了炒,放点辣椒。 过年的时候,唯一的零食是红薯熬成的糖,做法就是将红薯熬上七八个小时,熬得黑黑的,熬黏了变成了红薯糖。 所以一年之中有半年都在吃红薯。吃完了红薯可以吃玉米改善伙食。 从六七月份开始,玉米熟了,最早吃的是比较嫩的玉米,连玉米芯都吃掉。早上吃的是玉米面粥;中午吃的是玉米馒头,跟窝头一样;晚上吃的是玉米煎饼,或者玉米稀饭。 煎饼也是宿迁特产,山东也有,别的地方很少有。然后零食是烤玉米。 七八月份的时候,我们小孩子最喜欢跑到玉米地里偷吃玉米秆子,玉米秆子也是甜的,有点类似于甘蔗。 那个时候玉米地大部分是属于生产队的,跑到队里面偷偷摸摸钻进玉米地,还得挑,这也有技术,得挑甜的,不是所有的都能吃。 偷偷摸摸把它折了,啃啊啃,啃得满地都是,就为了能吃到那点甜水。 除了这些,我们一天三顿还能吃到的一种食物是酱豆子。 小时候还会去捡花生,别人挖完花生,地已经被挖地三尺了我们还要再去挖,可能挖个半个小时能捡出来两三个,其实就是把没有被挖走的落在地里的花生捡出来。 我们那里水稻和麦子各一季。 水稻下来,我们在稻田里捡稻子,麦子下来捡麦穗子。到第二年麦子青了还没有熟的时候,就拿地上的落叶铺枝。 春天过后,大概 5月,铺枝之后把麦穗里面还没有变黄的青麦穗在火上烤着吃。火烤麦穗吃得我们满嘴黑,因为烧焦了嘛,我们老师有一次敲着桌子说那是致癌的。 哎呀,我们特别高兴地说,哦,这还能治疗癌症呢!更使劲吃了。 一直到高中,生物老师说那是导致癌症的。原来我们把“致”理解成了“治”了。 小学三年级之前,我们穿的裤子叫竹节裤。没上小学之前,家里自制棉裤,非常暖和,都是自家棉花弹出来的。我们自己种棉花,棉花收获后,把柳条制成弹棉花用的棉绳。 我会弹棉花,而且很小就开始弹,慢慢的,棉花越弹越大,弹大之后把籽弹出去,然后用老厚布制成棉裤。 我们会故意把裤腿做得很肥,为什么呢?裤子不是应该瘦瘦的才保暖?其实做肥的目的是因为孩子长得快,做瘦了很快就会穿不下,就得扔了,那怎么舍得呢。 于是就把裤子做得肥肥的,随着孩子长高长胖,第二年在裤脚处接一节,第三年再接一节,像竹子一样,一节一节的,所以叫竹节裤。 裤子上面补丁无数,因为小时候膝盖处老破,年年破年年打补丁,因为个子不断长,所以补丁不断往上打。 在我们村里面,我家的条件还算好的,因为有完好的球鞋穿。我们村里面很多孩子的球鞋都“笑了”。 鞋坏了不能叫坏了,不吉利,穷地方讲究很多,叫“笑了”。 鞋前面开胶了,脚丫子露出来了,一走路就看出来,所以叫“笑了”。我们上小学的时候,村里面好多孩子都穿着“笑了”的鞋去上学。 2外婆对我做人影响最大外婆为人处世,从来不占人便宜。 童年的时候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外婆,一岁多的时候吧,那时候我爸爸在外面驶船,我妈妈在家里种地。 我爸是独门独户,没有别的兄弟姐妹,所以我一岁多刚会走路的时候去我外婆家(那时候还没有我妹妹),扑到外婆怀里就不走了,就喜欢外婆,我妈抱也抱不走,一抱我就哭。 所以一岁多的时候我就跟外婆一起生活了,一直到上大学,我就没离开过外婆家。 外婆有 5个孩子,3个儿子、2个闺女,每个孩子又给她生了很多孙子、外孙子,她膝下有十几个孙辈都在她家生活,我舅家表弟、表妹,姨家表弟、表姐、表妹,还有我,同辈的有十几个。 她是五大家族之长。那时候土地难种,还要交公粮,又没有其他收入。所以,外婆家很穷。 小时候过春节时,外婆会去买肉,买肉还得包点花生去。为什么?因为只有供销社里卖肉。 在乡里,那时候叫公社,只有公社里面的供销社卖肉,除此卖肉是违法的。所以每次买肉,外婆还得给供销社里卖肉的人送点鸡蛋、毛豆或者花生,总要带一包东西送给那卖肉的。 送点礼,让他多给些肥的。因为那卖肉的就是我们村里人,很熟,所以送东西的话他就很高兴,所以一刀下去切的大部分都是好肉。 你要是不认识他,他一刀切下去你就哭吧,也不能退换的,没得选择。 回家以后,外婆把整块肉切成很薄很小的肉丁,放到锅里炼油,炼完油到最后剩下肉渣子,再放点白菜、粉条进去才让我们吃。吃的时候还不许你扒拉菜找肉渣子,一旦扒拉,就要挨打。 小时候农村打孩子现象比较普遍,不像现在,那时候因为一点小事情就打。肉渣子给孙子辈吃,谁吃到一个肉渣子,外婆说,第一个是谁的、第二个是谁的,排着来。 也就是说肉渣子也不能随便吃,也不允许你翻菜,因为如果大家都去翻肉渣子了,就不吃白菜了。那时候粉条也是自家做的,用料就是红薯。 剩下的荤油,会被外婆放进罐头瓶系到房梁上去,为什么系到梁上呢?不是怕猫偷吃,是怕小孩子们偷吃。没有办法,不是说她不爱我们。 外婆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,勤劳朴实、爱孩子,一辈子没有享过一天的福。 春节过完之后的一段日子,每周或者每两周,外婆就会把那个罐头瓶拿下来,拿一个小蒸笼,放一小勺油,做一次大米饭。 这次大米饭里不放红薯,也不放玉米,那是非常难得的。在每次吃完之后,再用开水冲三次油花,喝下去,很香。这是最大的节约,几乎没有浪费一滴荤油。 现在回忆起来,对我成长影响最大的首先就是外婆。外婆为人处世,从来不占人便宜。 3父亲对我创业影响最大一个人的个性和价值观,基本上形成于小时候。 我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很少。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,我爸就从单位辞职了,就不再给国家驶船了,那时候应该是 1982年。 那会儿国家允许搞个体经济了,农村开始包干到户,我爸开始到处借钱,去外婆家借、去上海借、去南京借、去淮安借,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。 我爸和我妈最后借了 2000块钱,买了一条小小的船,重操祖业了。那时候我爸是我们村里面第一个出去驶船的,也算创业了。 我爸创业三年后,也就是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,我们家里日子一下就红火了,2000块钱的债还清了,真的就感觉一下子从地狱到了天堂。 我记得特别清楚,我爸妈回家的时候自行车后面驮了 15斤肉,那会儿还不到过年,把我都震撼了,彻底震住了,搞不明白为什么家里一下子“巨富”了,这么挥霍。 从小到大也没一下见过 15斤肉,能敞开怀大吃。 我父母对我的影响更多的是事业上的,我爸在村子里面算脑子很活、有文化的,是全村唯一一个上过高中的。 过春节的时候,全村的对联都是他写的。 那时候全村人都在种地,都没有发家致富的概念,“万元户”更是空中楼阁,“楼上楼下、电灯电话”这就是四个现代化了,可还是传说中的东西,想都不敢想。 那个时候,父亲也有铁饭碗,但他竟然在 1982年辞职,借钱孤注一掷“创业”,如果败了就一辈子翻不了身了。 对农民来讲,那个时候借 2000块钱,可能一辈子都还不起。在那个年代,父亲创业所需要的勇气肯定比我创业时大多了。 因为父亲工作的缘故,一年中能和他相处的时间不多,但是中秋节他一定会回来。 我小时候最喜欢吃柿饼,他一回来就会带一筐柿饼,二三十斤的样子,可以吃好几个月,跟家里的亲戚们一块儿分享。当然也不能随便吃,只能偶尔拿出来一块,一人撕一小块这样吃。 春节的时候父亲也会回来,其他时间我只能放暑假的时候偶尔去看望他一次,在船上玩几天。 因为和父亲见面比较少,所以在我印象里他是比较威严的,一般他不跟你说话,但是说话的时候你就得认真听。 其中有一句话我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——你比别人多流一滴汗,你就比别人多一点机会;你想生活得比别人好,你就必须比别人做得多、比别人努力。 没别的,他的价值观就是比别人多流汗,比别人多干活。 其实外婆家也是,别人家都是八九点钟下地,我外婆早上七点就把小姨、小舅从被窝里面拽出来,下地干农活,整个家族的观念就是这样。 我创业,怎么做生意的商业理念,都是跟父母学的。 放暑假的时候,坐在沙子上看父亲跟别人谈买卖,看父亲如何强调诚信。 那时候不叫诚信,就叫“守本分”,其实就是诚信的意思。 为什么我们家在村里口碑好?就是因为“守本分”。 做生意的圈子很小,买来卖去,谁好谁不好大家都知道。 运煤的时候我们家从来不会偷煤。当时驶船有的是自己的买卖,有的是给别人转运货物。我们家大部分是自己的买卖,偶尔也会为别人转运,比如煤。 煤怎么转运?把煤装好之后,为了防止人偷煤,会刻超大的章子,把煤弄到机械上盖章子,不能有一点损伤,有损伤的话,到了之后就要罚钱,扣运费。 偷煤的人怎么偷呢?就在船舱底下打一个小洞,从底下偷。因为铲机挖煤的时候,不注意就挖漏了。但我爸妈做生意在诚信这方面非常非常严格,决不允许偷。 但我觉得,父母那种作坊式的方式,永远只能驾驶一条船,区别不过是把 40吨换成 80吨,再换成 120吨,就觉得父母的商业模式做不大。 那时候就想,他们为什么不创办一个船行,来赚租船的费用? 那是我小时候的梦想,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有几百条、上千条船,而且都在海里。 我很少谈论小时候的事情,但那并不意味着小时候的成长和生活经历对我不重要,恰恰相反。 - END -

CEO企业家微信群

扫码申请加入

标签: